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监管标准将会对世界金融产生影响。
总之,要通过政府管理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我们经济增长尽快由比较多地依靠外需拉动、外延扩张、外部推动,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内涵提升、内生增长。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各国经济将由应急管理转入常规增长,中国经济应更早一些考虑刺激政策的淡出退出问题。
主要是资源垄断和收入分配不合理。对于政府不该做、做不好或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能够做得更好的事,应当把他们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来做,即使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项目,也应当逐步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活力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认为,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从比较多地依靠外需拉动、外延扩张、外部推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内涵提升、内生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应当抓紧解决,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严重冲击,突出表现在外需减少、出口下降,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
以增值税、营业税为主的间接税体系和从分灶吃饭沿袭而来财政分配体制和利益格局,刺激各地争上项目,重复建设,盲目扩大产能。从后危机和危机后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消费疲弱,再工业化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需环境较危机前将更加趋于复杂、紧张。十三、前瞻性地研究新的政策预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外部形势、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二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2010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迎接新一轮增长周期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地方政府融资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模式下有其必然性,目前又加上四万亿项目配套资金的强大需求,应因势利导引导其规范发展。一是强化国家综合部门自上而下对各地融资规模的监督、指导、协调。
财政政策在与货币政策配合而继续保持一定扩张力度的同时,预算分配需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既维系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稳妥处理好公共风险防范。继续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实行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同时适当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财政政策应在相机抉择的同时,大力促进结构优化,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并注意优化微调。在这方面需要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打造一套可控风险和可持续运行的地方阳光融资制度。
总体看,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有望好于2009年。摘 要:2010年,我国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框架,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作用的同时,努力拉动社会投资,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合理运用促进出口的财税政策手段,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稳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着力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六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支持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
在信心恢复、政策稳定的条件下,2010年这一基本态势将会延续。三是强化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对政府融资活动的监控、审计。
可以预计,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将表现为逐步在城镇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民经济增长后劲。同时,也应避免脱离法理依据的税务苛政。
200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0年将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并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财政支持的重点: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的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轻纺等行业的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广泛吸引和拉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和域外资金,强化对推进城镇化的支撑能力。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应前瞻性地研究若干预案,包括下一步若干假设情境下财政政策的思路、着力点及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等。
一方面,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过去,我国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有利于2010年外贸出口的恢复。三是支持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因为四万亿的大量项目已在2009年上马,而工期大多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2010年的可用资金须首先支持已开工项目的续建,而谨慎掌握新项目的上马。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是近年来公共财政的一贯目标和着力点。
二、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作用,落实投资重点,确保项目可行性和施工质量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资金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符合政府项目投资管理的规律性要求。七、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支持居民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扩大内需和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十四、积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轨时期必须与宏观调控紧密结合、配合呼应的重要创新与重大事项。八、大力支持三农,促进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农业投入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政策性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不断增长。二是继续实施并完善已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扩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的试点范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降耗起重要作用的特定产业、企业,通过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等手段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政府采购也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还应研究准备预案,明确政策要点,以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和改进其运营机制,提高运营绩效。五是针对农业和服务业竞争力较弱的特点,积极研究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其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10年,财政政策应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五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一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严厉打击偷骗税等违法活动。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30%多,要保持该比重不断提高,还需提升技术水平。
三是不失时机地推出资源税负向上调整的税制改革举措,并积极研究准备推出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物业税(房地产税),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还应研究准备预案,以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投资,消费,改革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由前低顺利转入后高。此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